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本馆新闻 >> 正文

以红旗渠精神共筑校园战“疫”防线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致敬图书馆党总支最美“逆行者”

编辑:郭家锐 审核:高晶 时间:2022年12月08日 17:31 点击数:

该视频已在学校官方视频号发布

上世纪60年代,林县人民为解决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,在党和政府支持下,苦战10个春秋,仅仅靠着一锤,一铲,两只手,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,锻造了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、团结协作、无私奉献”的红旗渠精神。10月28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红旗渠考察时指出,红旗渠就是纪念碑,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、不服输、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。今天,物质生活大为改善,但愚公移山、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。

10月22日,面对疫情“袭”卷校园,图书馆党总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重要讲话精神,弘扬红旗渠精神,赓续红色血脉,迅速集结,逆行而上,党员干部带头第一时间奔赴抗疫前线,共同筑起校园战“疫”防线!

 

不惧风雨“疫”路前行

作为最早一批主动报名紧急奔赴南校区支援的党员教工,图书馆期刊阅览部主任李东晓驻校连轴工作四十余天。这期间的大多数时间里,他需要和同事们一起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,抬着沉重的、装满饭菜的箱子从一层爬至五层,挨个为每一个学生宿舍送去餐食。一日三餐,不曾间断。从晨光破晓到繁星闪烁,脱下防护服时,衣服早已被汗浸透,防护手套里累积的汗液足以倾倒而出。

“有一次,因为食堂员工核酸异常,一直等到复核无误后,才恢复供餐。那一天,我们到晚上十点半才吃上晚餐,稍微恢复体力后,大家便马上投入送餐工作中,送餐完毕时已是晚上十二点。”李东晓回忆道。

除了体力上的极限挑战,驻校教师们还要克服心理上对暴露于感染风险中的恐惧。后来,李东晓服务的宿舍楼因防疫需要调整为隔离中转楼,这意味着要和从其他宿舍楼转运过来的确诊病例直接接触,专班成员没有一个人胆怯退缩,他们穿好防护服,便毅然决然地走向“疫”线战场。

 

点滴萤火汇聚成燎原之势,善意和关心传递抗“疫”温情。在已经连续工作十几天的时候,本以为一切向好,最后一栋静态管理楼栋“解封”在望时,又发生了异常情况,一切要从“零”开始。“听到这个消息时,大家心情都很低落,但是没有时间伤感,便又迅速投入到之前的工作状态中,其他楼宇专班也纷纷前来支援,那一刻,我感受到所有人抱着必胜的信念,空前的团结。”李东晓说到。

 

同心战“疫” 共克时艰

变的是工作场地,不变的是责任与坚守。李东晓在南校区支援的事迹是图书馆、档案馆十三位驻校教师的缩影。在决定驻校支援的那一刻起,他们便时刻将校园安危记挂心间。

在驻校前期,由于经验不足、联络不畅、物资短缺,核酸检测到凌晨、餐食发放偶有短缺、人员统计费时费力、专班成员身体接连抱恙等情况时有发生。为了优化分工、提高效率,大家边摸索边总结经验,晚上围坐在一起开会反思白天的不足、向其他楼宇专班请教学习……就这样,驻校工作才渐渐步入正轨。

这是东校区14号楼专班常态化工作的一天:

早晨六点半到岗后,老师们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为一千三百余名学生运送、配发早餐,分发完毕已到早晨八点,大家才陆续吃上早饭。

来不及整休,校医院派来的核酸检测员已经到位,几位老师便换上防护服,准备协助核酸检测。要用一上午的时间给全楼的学生做核酸且做到“应检尽检、不漏一人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为了提高效率,老师们分工明确、各司其职,有人负责扫码、有人负责撕棉棒、有人负责挨个叫门、还有人负责核对人数。六层楼、一千三百余名学生,老师们要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里呆上至少三四个小时,这期间不能喝水、也无法上厕所,甚至没有时间坐下休息……脱下防护服时,已是一身的疲惫。

这时,专班的另一组老师已经开始从食堂运来午餐。全楼的学生大概需要四五十箱的餐量,每箱约重60斤,面包车、电动三轮车、平板小推车通通派上用场,一趟趟从食堂将餐食运送至宿舍楼下,再由老师们一箱箱抬至宿舍楼中。取餐、运餐、分餐、发餐,整套流程下来大致需要两个小时,当所有学生都吃上饭后,老师们才开始自己的午餐。晚餐的发放亦是如此,有段时间由于餐食供应能力有限,学校不得不给每位同学发桶装泡面应急,为了将整栋楼七八十箱的泡面运送至楼内,专班所有教师站成一列,组成人力“传送带”,接力运输,场面十分壮观。

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,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,克服种种困难,经过1年5个月的奋战,将地势险要、石质坚硬的岩壁凿通,修成了输水隧洞“青年洞”。在校驻守的老师们,同样秉持着“越是艰苦越向前”的信念,奉献着自我。没有睡觉的地方,就在办公室打地铺、睡沙发;没有吃饭的地方,就在路边席地而坐;所有人手机24小时开机待命,深夜仍在统计着各种信息……图书馆党总支书记高晶在抗疫的同时,不忘化身“劝学”使者,勉励同学们“多读书,读好书”;图书馆馆长荆立夏入校挑起楼长重担,保障楼层专班平稳运转;档案馆馆长沙全友、副馆长常海涛在解除医学观察后便投身到抗疫一线,在风险最高的隔离楼宇担当志愿者;图书馆副馆长段松立第一时间留校驻守,只要有活干,便总能见到他的身影。还有,郭永进老师闭馆前最早留在校区值守,为图书馆正常运转保驾护航;荆永菊老师发挥党支部书记模范带头作用,逆行出征;于丽虹、王绍松两位老师主动请缨支援一线;刘红军老师在楼层守夜时高血压发作,简单休整后,毅然再次投入楼层专班工作中;档案馆办公室主任刘双红加入督导队伍中,守护校园安全;青年教师郭家锐抗疫不忘宣传报道,制作战“疫”视频。

他们中有人见过凌晨两点的校园、有人站立几个小时不能休息、有人搬运着重物上下楼梯好几个来回、有人为分发餐食一天弯腰百余次……他们不畏艰苦,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、拼搏奉献,将“红旗渠精神”熔铸在“舍我其谁挑重担”的精神信仰中,熔铸在校园疫情防控的战斗防线中,熔铸在脚踏实地的奋斗进程中。相信,图书馆、档案馆全体教职工一定能够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,踔厉奋发,勇毅前行,为建设高水平航空航天大学作出新的贡献!

本栏目最近更新